(文訊)雜誌九月號這一期推出許多「懷念作家」單元,事實上不僅這一期,從若干期以來文訊就持續關心與報導著陸續離開人間的一些資深作家。我在翻閱雜誌時,總感心驚又惆悵。心驚的是,就連我這種閱讀還算廣泛的人,其中有許多「資深」作家我是連聽聞都未聽聞過的;惆悵的是一代過一代,每一代都有所謂的「精神」鄉愁。
很多時日前就一直在想著所謂的「作家之死」,作家之死當然和所有的人一樣是肉身的死亡,但作家(藝術家)還有另一個「分身」---作品,甚至作品更是作家生命依存之所在。所以作家之死,也意味著作品之死。有形的是「肉身」的離去;無形的「精神」死亡卻更殘酷:作品沒人讀了,那麼在我看來作家也等於死了。至少我是這麼定義著我自己。
我們今天還提李白、杜甫、曹雪芹…..是因為我們還讀他們的作品;這說來是悲哀的,因為許多好作家的作品就因為讀者少了,而漸漸被遺忘了。我深怕有一天台灣人連賴和、鍾理和、陳映真、七等生……都沒聽過,那文學可能就真的殘廢了大半。(作家還活著,就已經不讀其作品了,遑論死後…..)作家陳映真曾在香港明報的訪問上說:「台灣已經沒有我的台詞了。」(任何一個被時代的政治理念所犧牲掉的作家都讓人心痛!)
我又想起以前有個學生說其朋友父親酷愛文學,所以把孩子取名為文學、文豪、文章。結果後來命運十分悲慘:文豪死了,文學(車禍)受傷,於今只剩文章苟活於世。這是悲哀之事,但當時聽著,卻「笑」了出來(我恍然以為說的是當今文學現況)。
文訊在「編輯室報告」寫:「唯有文學,終將永世流傳。」沒錯,但問題是並非每部文學作品都能流傳,漫長的時光以來,我們記得多少作家,又有多少作家作品一再反覆被閱讀,被撫摸,被凝視…..?
我當然要心驚了。
(文訊)介紹的資深作家有泰半是我不認得的,於是我反問自己原因,當然最容易浮現的是「世代差異太大」,但我馬上否決了這個想法,因為世代差異雖的確存在,但許多作品還是跨越了無數代來到了我們的眼中。接著,我想是自己「偏執」的文學口味所致。
所以啊,要日漸去習慣於別人很輕蔑地說「沒聽過」你的名,「沒讀過」你的作品,即使你已經出了很多的書了。
我總是不解許多想要走進文學創作的人很自豪地說:「我不讀台灣作家的作品。」一個不讀台灣當代作品的人,一個以中文在此島嶼發聲的人,怎能知道他還有多少可以「寫」的空間,有多少題材是別人未開發的?有多少是還可以「超越」的?
在這個人人都在寫字與發表的時代,書於是成了一種輕產物,作家身分界線不明。至於「資深作家」當然就更殘酷地被遺忘了。但我們又會說,我們怎麼沒忘記張愛玲?我們怎沒忘記琦君?除了他們的作品好之外,又因前者早已是「傳奇明星」,後者作品拜電視劇改編之賜,且因「課本有收錄文章」。這樣一想,我又心驚了。三者我都沒有,台灣早已忘了作家也需要有「明星」氣勢(而不是把明星變作家!!);二來上回我寫了一篇文章「我不願文章被收錄在國文課本」,早已把某些單位搞得很毛了(我總以為孩子會長大,現在誰還記得讀過的課本?那不都是為了考試用的嗎?改天再來貼這篇短文)。
這樣一想,還是好好地盡一切可能地寫作,就當「此時此刻」的一位寫作者吧,至於會不會被「遺忘」,說來也不是作家可以「操盤」的,作家也有自身的際遇。如果有一天作品沒人讀了,那麼所謂的「作家之名」我也羞愧其存在了。
相繼辭世的一些作家,閱讀過往也曾風光一時,爾今有的連名字都不為人知曉。這讓我百味雜陳無以名狀,我想世態炎涼、世代輪替當然存在,作品能不能穿透時代性更是另一主因;同時,我還想到「際遇」亦是背後最大的決定者。
有學生問我,作家的出名與否和「命運」有無關係,我點頭說,當然有。
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彷彿見到我在紐約巴黎的跳蚤市場看到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好畫」流落街頭,它們是好畫,但命運卻只能在「跳蚤市場」。相同地,美術館也有很多「爛畫」,說來,這又是另一種殘酷了!「藝術」確實需要有人「捧」,所以到處都有「推薦」,到處都高懸「得獎」,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也是「走向成名之路」的一連串必經效應。
有一回和同世代的小說家駱以軍聊天,他說他寫作就像「武士」精神,得不斷地比武練劍,和自己競高下。而我寫作就像「流浪者」姿態,得不斷地移位觀察,進行自我解剖。
當一整個世代的作者,都在朝「內化」行去,都彼此勉勵且自我安慰說「不論讀者多少,仍要努力地寫下去時」,我很懷疑我們的未來「舞台」在哪?一棵良木是不可能植栽在一片廢墟的土地上啊。即使這些良木年年都開花,也會枯竭而亡。
台灣並不缺經費,話外一提:我不知道台灣為什麼每個地方縣市政府年年都要辦「文學獎」,許多文學獎生產出的作品已經愈來愈模糊,愈來愈無特色可言。那些獎金只會讓那些「專門」為了得獎且一年就寫那麼兩三篇文章的人拿去,這一點都無助於台灣整體文學的發展!但我們的政府機關就是要作「門面」,我這三四年還算常去評審,看的文章都是流浪來流浪去,這家沒得,就送別家。台灣有流浪狗,還有更多的「流浪比賽文章」。評審也很為難,常在一堆次級品裡挑瑕疵較少的文章。然後有人就吐嘈說:「*!這些人每年都來撈錢,地方文學獎又特別好撈。」
也因此造成文學獎作品失效了,參加文學獎比賽也得有「格調」啊。
然而即使眾所皆知的現象是如此,台灣各縣市地方性文學獎仍如雨後春筍地舉辦著,但書卻依然像是「百年塵埃」地擺放在書店一角或堆積在倉庫裡。
專業作家仍是苦哈哈。(得到處在別人的屋簷下打些零工)
即使年年出書,依然窘境叢生(但不出更慘),書總是很快地被淹沒在書海裡而成一滴泡沫。有時只好「宣傳」囉,這是不得已的事呢!然出了書任誰都是想要「賣」,不然出書幹嘛,難道要當「枕頭」「包油條」或是「K」人用?
只能祈禱台灣別太早上映這齣隱形「作家之死」的戲碼。作家並不要別人「懷念」,作家要大家閱讀作品啊!
如今買書竟已是對作家的最高致敬了。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wenin/archive/2007/09/18/198747.html
馬上加入
提姆正妹報報FB粉絲團,讓你掌握每日精選正妹。
【若本人不想被報導,請
來信或
私訊,我們將儘速移除文章。】
▼
提姆正妹報報Tiktok頻道正式上線囉!!
▼
提姆正妹報報YouTube頻道正式上線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