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1 痛恨自己的工作:請想辦法讓工作和興趣結合

如果工作就是興趣,這該多好?想必,這也是你心中對「理想工作」的定義。事實上,在全球化時代中,這件事對個人的重要性又比過去更甚。

倫敦商學院教授林達.葛瑞騰(Lynda Gratton)便表示,「知識、創意和創新將成為未來工作的基石,而我們對工作的感覺和態度將影響創新的成果。」

她認為,如果痛恨自己的工作,絕對不可能創意十足。

既然未來難以預測,「最好還是追求自己的志趣,做你愛做的事情。」這樣,你做的時候會認為很有意義,同時也會覺得拿手。

從興趣去選擇工作,固然是結合兩者的做法之一,然而你必須理解,工作的本質終究和興趣不同。

因此,可能有時候你的興趣並不等於能力,不足以發展成生涯所需的專業;也可能即使憑著興趣踏入了某個領域,但做了以後發現,工作中仍然有讓你不喜歡的部份。

這時候,在工作中主動發掘趣味,讓自己喜歡它,同時邊做邊學,在不同階段為自己創造不同的工作樂趣與成長,變成一種很重要的能力。

葛瑞騰指出,現代人的工作生涯,已經從過去的「20幾歲進入職場→30出頭當上主管→50歲達到高峰→60出頭準備退休」,轉變成為「排鐘式」曲線,也就是由好幾個鐘型曲線組成的生涯發展模式。

她舉例,一個人可能在大學畢業後進入某家公司上班,到30歲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後,卻決定停下腳步,花一年時間旅行。之後重回職場,藉著參與不同的合作專案擴展經驗,40歲時,又再度回學校當學生、跨入第二個專精領域。於是,過去強調的「學以致用」已然轉變成「用以致學」。

工作、學習、充電、重新工作,這幾個字組合而成的循環,將是未來的常態。

總之,不要期待興趣會自然而然變成工作,不管透過選擇還是創造,讓興趣與工作結合是自己的責任。


地雷2 不重視小節:請擁有「準備好工作」的態度

「態度」,辭典的解釋是人的行為舉止,或是對事情採取的主張或立場。當企業不斷強調態度之於人才的關鍵性時,究竟,什麼才是態度的內涵?

簡單來說,是對工作本質的掌握,表現出「對工作已經準備好」的姿態。

當學生時,考試成績只要拿60分及格就能鬆一口氣,到企業工作卻非如此。

因為企業是營利事業,必須追求成長,「所有主管的唯一使命,就是對上層交出好成績,而且好還要更好。」因此,如果還像在學校時只求all pass,就很難適應企業的各種要求。積極採取行動的「自主性」,是看待工作不可或缺的心態。正因為現在是個沒人願意主動舉手的年代,下屬只是舉個手,就能得到非常高的評價。

「準備好工作」的意思,也包括對工作的尊重,亦即「敬業」。每個跟工作有關的細節,都認真面對。

在韓國三星(SAMSUNG)內部流傳著一個真實案例,一位南美分公司的派駐課長,因為某天晚上與來視察的副社長應酬太晚,隔天遲到了30分鐘,延遲與客戶的會面;之後在陪同副社長前往機場的某一天,又遲到了30分鐘。這加總起來的1小時,使他後來3年提報升遷都被打回票。

這不單只是「遲到幾分鐘」的問題,而是「遵守約定與否」的問題。

一個真正敬業的人不會因為事情大小採取差別做法,而這些「小節」,也是主管在旁評斷你是否具備成熟態度的重要指標。

新人主動向主管「報告、連絡、相談」,不僅代表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也能讓主管更放心。

1. 報告:在主管要開會的前3天,以數字或具體敘述,報告對業績有影響的成果、進度,讓他能匯報高層;而報告現況之外,也要提出個人建議。

2. 連絡:不時中途回報進度,並將資訊摘要成100字的統整內容。或利用「簡單講就是......,」來提升統整能力。

3. 相談:把工作中需要做決策的狀況分成A、B、C等級,A級代表最要緊的事,包括涉及公司業績、營業數字等,此一等級需要與主管商量。B級狀況可先自己想解決方案,在與主管討論時附加一句:「我覺得可以怎麼做,您覺得如何?」


地雷3 零人脈:請建立職場友誼

八年級活在社群媒體時代,對人際連結的需求更大。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朋友,讓工作更順利?

LinkedIn創辦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說,專業交情如同事、同業等,與同學、朋友所代表的個人交情不同,差別在於「情義衝突」。

畢竟在共事關係中,仍存有競爭與利益衝突的因子,這種「專業交情」的經營與拿捏,也就格外重要。

霍夫曼建議,要當一個「認真的關係培養者」。

1. 從對方觀點看世界。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立場思考,雖然困難,但唯有試著這麼做,才能培養一段真誠的關係。
2. 思考你可以如何幫助對方、和對方合作,而不是想著可從他身上得到什麼。「當愈不計較人情、對回報的預期時間拉的愈來愈長時,這段關係就愈能從交流型的合作,變成真正的聯盟。」

工作中難免碰到不對盤的同事,如果又經常需要業務往來,與其想辦法改變對方,不如先從改變自己做起。親近不時找他麻煩的同事,找他討論事情、溝通,在不知不覺中透露訊息給對方:「我並不討厭你,希望我們可以成為好朋友」。當著眼於他人的優點,並釋出善意,對方遲早會感受到。


地雷4 無法解決問題:請記住不只把事情「搞定」,還要把事情「處理好」

市場變化快速,常常今天還適用的方法,明天就得換一個。美國職涯顧問安潔亞.凱(Andrea Kay)在《今日美國報》(USA Today)撰文指出,解決問題能力是雇主看重的5大能力之一。「一項調查發現,99%的管理者把解決問題能力視為不可或缺,或是非常重要。」

解決問題不僅只是把事情搞定,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把事情處理好。凱的親身經驗,就說明了思考怎麼解決問題的必要。

有一次,她向飯店櫃臺人員表示,健身房的器材似乎無法運作,對方只是回答她:「我不會修理。」凱表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打電話給某某來協助您』才是。」從複雜狀況中,精煉出關鍵原因與脈絡,正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幫助求職者提升個人能力的網站Mindtools提到,解決能力有4步驟:定義問題→列出辦法→評估與選擇辦法→執行。

換言之,一旦碰上複雜難解的狀況,先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並與同事們討論出可能的解決選項,最後選出最佳方案,並落實成可以按部就班完成的步驟,就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標準動作。

用成長日記練習解決問題

人的記憶有限,「記錄」能讓自己回溯過去,進而尋求未來的改善。其中,撰寫「成長日記」是個小技巧,藉由每天寫下一行「小成功」、「目標」、「想做的事」,可逐步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


地雷5 只想當「明星球員」:別忘記要與團隊共創雙贏

在校時,對於小組報告應該不陌生,放大到職場中,雖然每個人各司其職,但整體績效更取決於團隊合作的展現。

如何在團隊中發揮所長,進而替自己和組織達到雙贏?因為個人優勢不同,每個人在組織中都扮演不同角色,好比在籃球場上,擅長得分的明星球員,就需要會助攻的球員,在適當時機傳球給他,創造球隊的成功。

《Managing Teams For Dummies》一書教導新手主管如何做團隊管理,其中提到好的團隊成員特質,也很值得參考。

● 可靠:讓人信賴你可以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提心吊膽需要幫你收拾殘局。
● 建設性的溝通:積極、自信的提出想法,也尊重彼此的意見。
● 傾聽:除了聆聽他人想法,也要能虛心接受批評。
● 積極參與:全然投入討論,想的是如何讓團隊運作更好,而不是當一個“free-rider”(坐享其成的人)。
● 無私分享:分享自己獲得的資訊、經驗。
● 協力合作:理解每個人不同的做事模式,去找到與別人共事的方法。
● 彈性:碰到狀況不會抱怨或抓狂,而是懂得轉換或妥協。

畢竟,先學會當一個好的“team member”,才有機會當“team leader”。


地雷6 覺得工作很無聊:請努力找到成就感

工作開始上手後,你或許發現,內容和模式開始重複。這時候,不妨主動創造變化,放大工作中好玩的部份和成就感。世界上沒有「無聊的工作」,因為即使是單調的活動,也要想辦法讓它有趣。

找到工作的意義,更是支持自己對工作投入的關鍵,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的例子,值得細細品味。

從小他因為行動不方便,師長總給他未來進入出版或寫作方向發展的建議。大學畢業後,折騰了一陣子,他因為從事翻譯,也就真的踏入了出版業。

只是,郝明義知道,他的努力並不是真正的熱情:「我心裡有數:這只是個陰錯陽差踏進來的行業。」他在《工作DNA鳥之卷》這麼說,「我知道自己不時在東張西望,想像或期待些生涯上的突變。」

直到有一天早上,被凍醒的他裹著被子,從書架上抽出《韓非子集釋》,讀著、讀著,他發現最大的收穫不是韓非子的管理智慧,而是驚覺自己工作的可貴。

正是因為出版,讓文化結晶可以流傳,更穿過時空,與2,300年後的他產生交流。

「我也發現:原來,我就在這樣一個難以言說的行業裡工作了16年,還一路東張西望;原來,從小開始,我排斥了將近30年的行業,竟是這樣不斷微笑對我。」從那天起,他再也沒有動搖過心念。


試著找出讓你能持續投入的感動,對工作的定義也會完全不同!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http://www.101media.com.tw/content/OxwVpWY2PPl0yJY8ZDQwHzoxoPZM5n

馬上加入提姆正妹報報FB粉絲團,讓你掌握每日精選正妹。

【若本人不想被報導,請來信私訊,我們將儘速移除文章。】

提姆正妹報報Tiktok頻道正式上線囉!!
@timliao.beauty 提姆正妹報報特派員親自示範 怎麼夾娃娃才會有幸福的感覺


提姆正妹報報YouTube頻道正式上線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