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幾天前報導了一個新網站GreenNote(另一篇報導請見此),此網站前天才正式開站,網站
在這裡。這個GreenNote做的是「學生貸款」,有趣的是,這個點子顯然是2008年的新寵,今年2月,已先有一個ABC回上海開了一間「齊放」(QiFang),3月在美國又出現了一間「Fynanz」,GreenNote已是短短幾個月來的第三間「學生貸款平台」了,因此華爾街日報高呼,線上學生貸款,即將刮起炫風!
報導提及GreenNote的一個重大優點。目前,無論是學生貸款、醫生貸款還是服務生貸款,這些網站試圖做的都是所謂「P2P貸款」,也就是「一般人」貸款給「一般人」,但這部份目前已經有Prosper、Zopa、Lending Club,前者強調利用「加入群組」的觀念來解決可能的呆帳問題,後者則號稱以社會經濟學的研究為底,有一套公式去計算每人用錢的習慣與還錢的可能性。此外荷蘭還有Boober,德國有Smava,中國大陸也有拍拍貸(PPDai),不一樣的model還有myC4與慈善的Kiva。你說,平常人幹嘛這麼麻煩,是否就直接與銀行借款就好?真正會跑來這種地方借款的,一定是很走投無路的人?所以,Fynanz與QiFang跑進來做「學生貸款」,除了看到它的量,也看到學生的相對單純以及還錢潛力。你會看到,Fynanz說了一句話:「教育就是最好的投資(Education is the Best Investment)!」大陸的QiFang也說了一句話形容自己:「齊放是聯繫學生和願意幫忙的好心人的平台。」於是,你可以想像那個「畫面」──「一大群」熱心的富人拎著錢,面對「一大群」需要幫助的學生。
問題是,富人為何願意幫助一個陌生人?首先,他真的是「幫忙」,但也順便「投資」;於是,為了攤平投資成本,無論是給學生的還是給一般人的,上述這些「P2P貸款平台」,個個以高於一般借貸的利率來操作!譬如TechCrunch說QiFang的利息將在8~12%之間,「是個很不錯的回收。」
意思是說,學生或許得付較高的利息。他可以得到資金,但他付的利息很高。
扯了這麼久,主要是讚嘆GreenNote的妙點,它竟然可以以再也平常不過的利率(6~7%),去做這個學生貸款平台,那你說,GreenNote找得到「給錢的人」嗎?呵,GreenNote說,他不必找,由那些缺錢的學生「自己找」!
呃?原來,GreenNote壓根沒打算「撮合」好多人與好多人,他們不當自己是「平台」,而當自己是「工具」。其他的P2P信貸網站都是從雙方同時下手,但GreenNote卻要雙方自己透過本來的實體人脈,找到對象。華爾街日報的解釋是,GreenNote強調的是「幫助你『已經認識』的學生」。對學生來說,GreenNote就是讓你「從『相信你的人』身上得到學費貸款。」
因此,GreenNote的使用情境可能如下──
在一個吃飯的場合,我走向一個從小看我長大的長輩。
「咦,小喬治,哇,你長這麼高了!」長輩說。
「對啊,張杯杯,您的白頭髮也更多了,肚子更大了!」我說,「啊對,張杯杯,我已經大學四年級,但我現在碰到一些困難,可否與您討論一下。」
「呵呵呵,」長輩熱心的笑起來,「怎樣,需要介紹女朋友嗎?還是要買新機車老爸不買給你,讓我去跟他說一下。」
「不是,」我謹慎的說,「我是來向您借錢的,張杯杯。」
「喔?」長輩閃出一個問號。
「是這樣的,我真的很想到國外念碩士、博士,但算下來,可能…需要300萬到500萬台幣左右。」我說。
「我認為,我以後的價值一定高於300萬台幣。張杯杯,我回家寄給你一個網站GreenNote,我已利用GreenNote的功能,在站上PO了我詳細的讀書計畫,以及未來的志向,您參考一下,我認為,我一定可以在畢業後3年內將貸款還清,也就是距今10年後。」
「雖然它的利率並不高,但我想,張杯杯也希望助我一臂之力,我還在找其他長輩湊足這筆錢,希望張杯杯可以幫忙一點點,也代將這個網站,傳給其他同樣認識我的李杯杯、趙杯杯、錢杯杯、賈杯杯…。」
「無論張杯杯您借我多少,錢都是直接到GreenNote那邊,由他們幫我們簽定正式的合約,再撥發給我。」我繼續,「然後,他們會向我先收取2%的手續費,這六萬台幣我已經給他們了。接著,他們會從張杯杯未來收到的利息中,收取1%作為手續費。」
張杯杯聽完,不但沒有不悅,面目反而更為慈祥。「好,小喬治,你果然長大了!」
「我回家,一定先上這個網站研究一下你的讀書計畫。你手機幾號?若有問題,明天我請我秘書打給你。」他說。
回家之後,我倒頭就睡,隔天,我到GreenNote登入,回到我上周設立的個人首頁,我竟然已經看到「張大頭 先生」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上面,並且看到「李大頭 先生」,另一個伯伯的名字也出現在上面!太好了,我成功的募到了大部份的留學貸款,趕快打電話給這兩位杯杯道謝去!
寫這麼一長串的情境,是想形容一下GreenNote這類網站的美好之處。它所做的事,一般而言會認為,「我就直接向張杯杯借錢就好,幹嘛還需要GreenNote?」但注意,即使張杯杯是個熟人,像熟橘子一樣爛到紅通通的掉在地上,但,一碰到「借錢」這種事情,他仍是有需要先了解一下,而網站可以提供一個很好的了解工具;你也需要了解一下他目前的狀況,網站是最好的通報工具;而他或你都需要一個平台來找來其他幫手,網站就是最好的聯繫工具,最後,他和你最好也有一些正式的契約,網站就是最方便的「正式化」工具。
社會學家說,一般人只會認識平均130位左右的朋友,這個「張杯杯」,絕對不是「小喬治」的那130位朋友之一,這位小喬治,也絕對不是「張杯杯」那130位朋友之一。有些很近的朋友,可以隨時為我們伸出援手、一起做些事情,但這些人只有130位,機率不大,不如轉而訴求「外圍的朋友」,或許是一生只看過你三次的老長輩,或許是三層以外血緣關係的遠親……若計入這些人,每個人的social network可能高達1千人以上,這一千人,不是一通電話就願合作,這樣連自己也於心不安!他們需要一個網站──像GreenNote這樣的網站。
GreenNote不是撮合平台,因為你已經幫自己撮合好了。它不是「中間人」,而是「陪同者」。做這樣的網站的好處是,對GreenNote的創業家來說,他只要提供小喬治與張杯杯「該有的東西」,剩下的,這位小喬治會靠人性原本的感情的力量,找來這位張杯杯,張杯杯也會再找來李杯杯、趙杯杯…。
創業家可以想想,除了「借錢」以外,還有哪種工具,也可以當作你與那1千個「外圍的朋友」的之間的「陪伴者」的,最後幫他們簽定正式合約的?譬如,或許可做個站,讓長輩們可提供「便宜的住處」給外圍認識的年輕人?還有其他的嗎?
文章轉錄:
http://mr6.cc/?p=1825